疫情延燒近一年,全球經濟疲軟、勞工失業率攀升,日前 BBC 做出一項民意調查發現,受訪者皆認為貧富差距會因疫情加深,原本就為金錢煩惱的中低階工作者,受到的衝擊遠遠高過於富人階級!
假設你的年薪落在 49 萬元新台幣左右,在行政院主計總處的資料裡,剛好落在全體受僱員工的 50%,自 23 歲開始工作,至 65 歲退休,除去中間轉職、失業、加薪等等因素,共 42 年時間總薪資為 2,058 萬元。
這個數字,別說是豪邸名車了,甚至可能無法讓你在台北市買下一間「足以容納一家三口、40 坪左右」的房子。看似危言聳聽,但這就是多數人的經濟現實。
正因金錢有限而慾望無限,所以許多人都一直都在想著要如何為自己開源,無論是加薪、升遷、樽節開支或投資理財,其實都是為了同一個目標「以財富自由換取人生自由」的可能。
「但是我薪水就是這麼少,根本拿不出多餘的錢投資」
很多人會用這樣的說法,作為自己達不到「財富自由」的藉口。
但對於王伯達來說,薪水愈少、才愈應該懂得投資分配。
現在就跟著財經專家王伯達學人生財務規劃,帶你真正實踐財務自由,不再只是嘴上說說!
投資看得其實不只是單點,而是全盤規畫,從想要達到的人生目標出發,進一步尋找自己適合的工具、資產分配,才不會做出錯誤的決策、設定好高騖遠的想像。
用折扣碼「asset2020」帶走這堂為你量身打造的線上課程《動盪時代的資產配置:王伯達人生財務規劃學》,省下 50 元買到能受用一輩子理財觀念的課程,讓自己儘早走到夢想之地。
在這堂為你量身打造的資產配置課程裡,專家王伯達以一對 30 歲夫妻為例的教學,就是非常好的借鏡。
兩人根據王伯達所規劃的課程內容,寫下家庭薪資年收入、預期成長率、可投資金額等等,再搭配開銷狀況,將大部分關鍵變數納入,就可以知道可否在預想的年紀,達到生子、買房及退休目標。
王伯達也強調,一般人通常談到投資,就只會想到股票、黃金、定存等單一市場,意圖從「單押」的市場,迎來高報酬率。
高報酬的背面,通常承擔了一定程度的波段性風險
舉例來說,過去許多人會投資原油期貨,意圖在短期內賺取價差,但誰知道在 2020 年 4 月,國際原油報價竟出現負值,讓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。
因此,王伯達建議大家換個角度,以「資產配置」取代「投資」思考,以設定固定的「投資報酬率」為目標,在積極主動與相對具有防禦性的資產配置間做好調配,如果出現像今年這樣無法預料的黑天鵝事件,便不至於一夕倒台,讓資產化為烏有。
舉例來說,今年美股與台股走勢在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蔓延期間,一度跌入谷底,有許多投資人認賠殺出,導致資產消失泰半。但如果你有配置部分投資於黃金,便有可能從黃金的漲幅中賺回虧損!
妥善的財務規劃,不只能拉高整體報酬率,還能讓資場波動維持在相對平穩的水準!即使是心理素質不強的人,也不會因為承受過大心理負擔,影響到正常生活。